光伏发电的历史起源
1839年,19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,发现在导电液中的两种金属电极用光照射时电流会加强,从而发现了“光生伏打效应”。
1930年,郞格首次提出用“光伏效应”制造太阳能电池,使太阳能变成电能。
1932年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制成第一块“硫化镉”太阳能电池。
1941年奥杜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。
1954年5月美国贝尔实验室恰宾、富勒和皮尔松开发出效率为6%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,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,同年威克首次发现了砷化镍有光伏效应,并在玻璃上沉积硫化镍薄膜,制成了太阳能电池,太阳实用光伏发电技术由此诞生并发展起来。
光伏发电的现代发展
世界光伏组件在1990年——2005年年平均增长率约15%。20世纪90年代后期,发展更加迅速,1999年光伏组件生产达到200兆瓦。商品化电池效率从10%~13%提高到13%~15%,生产规模从1~5兆瓦/年发展到5~25兆瓦/年,并正在向50兆瓦甚至100兆瓦扩大。光伏组件的生产成本降到3美元/瓦以下。
2011年,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涨幅高达52%,全球累计安装量超过67GW。2011年以中日印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光伏产业市场需求同比增长129%,其装机量分别为2.2GW,1.1GW和350MW。此外,在日趋成熟的北美市场,新增安装量约2.1GW,增幅高达84%。
中国是全球光伏发电安装量增长最快的国家,在今后的十几年中,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配合积极稳定的政策扶持,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,并会吸引更多的战略投资者融入到这个行业中来。
什么是太阳能光伏?
太阳能光伏效应,简称“光伏”。简单来讲,只要有太阳光照射,就能发电。这是政府力推项目,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趋势。
光伏发电有哪些分类?
光伏电站主要分为集中式电站和分布式电站两大类。由于光伏电站安装相较于风电有灵活性高的特点,因此相较于传统的大规模风电厂,光伏电站不仅可以大规模集中安装,还可以分布于建筑物表面、户外等多个场景中。
什么是集中式光伏电站?
集中式光伏电站是指将光伏阵列安装于山地、水面、荒漠等较为宽阔的地域,阳光照射后光伏阵列可产生直流电,逆变器再将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后,经由升压站接入电网。集中式光伏电站的规模普遍较大,一般均在10MW以上,且目前100MW以上的特大型光伏电站逐渐增多。
什么是分布式光伏发电?
分布式光伏发电,是指在用户所在场地附近建设,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为主、多余电量上网,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。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因地制宜、清洁高效、分散布局、就近利用的原则,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,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。
光伏发电效应原理是什么?
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,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。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(组件)、逆变器、电表箱三大部分组成,最后并入国家电网。
光伏发电有哪些模式?
模式一:全部自发自用
通俗理解就是用户的光伏系统所发电全部自己使用消耗。多用于离网系统。
模式二:自发自用,余电上网
用户的光伏系统所发电首先自己使用,多余的电量,卖到电网。此模式是当下应用最多广为用户所接受的模式,也是各地主推的模式。
模式三:全部上网
用户光伏系统所发电全部卖给电网。此模式早些时候较多,现在逐渐减少。
光伏发电有哪些收益?
电费收入:光伏系统发电,每月均可节约一定的电费,换角度而言即是收入。
卖电收入:用户自用后多余的电可卖给国家,卖电的价格则按照当地燃煤脱硫机组标杆电价。
光伏发电发展前景
据预测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,到2030年,我国光伏发电装机需要达到9~10亿千瓦;到2060年,则需要达到30~35亿千瓦。目前,家庭光伏前景被各方看好。据估算,全国有超过4000万个独立屋顶,如20%的屋顶覆盖太阳能板,家庭光伏的市场规模则有3200亿。
杭州领祺科技提供专业光伏发电中通讯管理机、多合一5G融合终端、群控群调装置等设备,以及安全监控系统、管理平台系统、云远程管理系统等。